浙江大学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No.201746

【来源】:[reod办公室]【作者】:[]【更新时间】:[2017-06-02]【浏览量】:[1821]

                                               浙江大学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No.201746

                                                                                                                  
 
题目: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xport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Data at 
          Firm Level in China
主讲人:罗长远 教授
主持人:杨高举 副教授
时间:2017年6月7日(星期三)下午3:00-5:00
地点:玉泉校区经济学院432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xport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Data at Firm  Level in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xport and innovation. We utiliz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o carry out empirical studies. Regarding to complementarity of the first dimensi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probit model and bivariate probit model show that, compared to firms neither export nor innovation, firms with export at this period are more likely to innovate at the next period. Alike, compared to firms neither export nor innovation, firms with innovation at this period are more likely to export atthe next period. More importantly, firms with both export and innovation at this period are most likely to export or innovate at the next period. With respect to complementarity of the second dimensi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multivariable linear model show that compared to firms neither export nor innovation, firms with export only or firms with innovation only have muchhigher level of TFP. Further, firms with both export and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TFP.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ndogeneity, we also resort to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 estimato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firms already with innovation, embarking on exportactiv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FP of these firms. However, for firms without innovation, there are no such effects.
Key words: export, innovation, TFP, complementarity
 
讲座人简介
罗长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文献和数据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长于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200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在读期间,曾于2005年3月-2005年11月,赴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经济系学习。2007年以来,先后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系、芬兰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系从事学术研究,两度担任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的访问教授。2010年9月-2011年9月,获“Swire/Cathay Pacific”奖学金的资助,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任访问学者(Senior Associate Membership)。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世界经济文汇》等中文期刊,以及The World Economy、China & World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Revue Internationale de Politique Comparé、Social Sciences in China、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等英文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多部专著、译著和论文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和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的研究工作,也是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曾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16年)、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14年)、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3年)、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0年)。曾获得第七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5年)、“201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奖”(2012年)。主讲《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等本科生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高级专题:开放经济部分》、FDI in Transition Economies等研究生课程,所讲课程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市东方青年学社理事。